整体需求破八千万只! IR46新标准推行或将带动智能电表行业量价齐升 |
|||||||||||||||||||||||||||||||||||||||||||||||||||||||||||||||||||||||||||||||||||||||||||||
1、智能电表概述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智能电表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智能电表是智能电网(特别是智能配电网)数据采集的基本设备之一,承担着原始电能数据采集、计量和传输的任务,是实现信息集成、分析优化和信息展现的基础。智能电表除了具备传统电能表基本用电量的计量功能以外,为了适应智能电网和新能源的使用它还具有双向多种费率计量功能、用户端控制功能、多种数据传输模式的双向数据通信功能、防窃电功能等智能化的功能。按相数与级别,智能电表可以分为A级单相智能电表、B/C/D级三相智能电表四个类别。 智能电表与普通电表的区别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海外重点国家已设立中长期增长目标,各地区智能电表铺设需求长期存在 智能电网是各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推动绿色经济、应对环境气候变化重要举措,全球性大规模的智能电网建设为智能电表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数据,2022年,全球智能电表市场约为118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160亿美元,2022-2027年复合增长率为6.3%。从区域分布来看,亚洲、欧洲、北美、南美、非洲、大洋洲约占全球智能电表市场的44%、23%、21%、7%、4%、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此外,近年多个国家或地区积极实施智能电网数字化建设与改造,尤其是欧、亚及拉美部分较发达国家处于智能电网改造大规模投资建设期,整体存在较大需求。同时,部分智能电表普及率较低的国家大部分提出明确的战略目标或政策法案,以实现快速推广。 全球主要国家智能电表相关政策汇总情况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我国智能电表开启替换周期,后续需求预期稳定 反观国内市场,因为存在用电信息采集的准确率、时效性要求,当电表使用到一定寿命时需要替换,所以电表替换具有周期性,替换周期在6-8年。自“坚强智能电网”计划启动以来,我国智能电表招标数量的变化基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2018年则开启新一轮更换周期。 我国智能电表产品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我国智能电表行业总体需求突破8千万只,主要为电网集采 2009年,国家电网公布“坚强智能电网”计划,并在2009年下半年制定智能电表的统一标准,明确未来所有采购的电表均为智能电表,拉开国内智能电表发展的序幕,截至2022年我国智能电表保有量已超过6.5亿只。按国家要求强制8年定期轮换的检定方式,全国年均智能电表更换量约8000万只。2021-2022年国家电网智能电表招标总量分别为6726万和7014万只,同比增长29.1%和4.28%。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电表需求主要为电网集采。国网、南网在每年会进行分批次的采购,以国网为例,2011-2016年采购批次分别为5、4、4、4、3、3,此后每年采购批次均在2次,采购额会随着电网预算及安装安排进行调整,单批次规模的高点发生在2023年二批,总金额超140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5、IR46新标准推行,有望带动量价双升 长远来看,2020年8月,国家电网发布《单、三相智能物联电能表通用技术规范》,完全基于IR46标准设计的智能物联表的全面推行和替换已成为必然趋势,我国智能电能表从IEC标准向IR46标准发展,不仅能满足国家智能电网的建设需求,也能进一步拓宽海外市场空间。 IR46物联表采用双芯模组方案,计量芯、管理芯单独成为模组。具体来看,IR46标准下“单/三相计量芯片+电表MCU”升级为“计量芯片及计量MCU+管理芯MCU”,计量芯包括计量芯片、计量MCU、存储器、RTC、时钟电池、超级电容等,管理芯包括管理MCU、停抄电池、卡、ESAM、显示、存储器等。和IEC标准比较,主要的变化即原先的计量芯片升级为计量+MCU一体的芯片。因此,新标准的实行有助于智能电表需求量的提升。并且,根据相关资料可知,以单相智能电表成本拆分来看,IR46新标准下电表单价在300元左右,预计新标准将带动智能电表价值量的翻倍提升。 智能电能表IEC标准与IR46标准对比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6、“一带一路”建设加速,我国智能电表行业出口市场稳定增长 此外,我国智能电表厂商近年来在全球市场具备较强竞争力,在“一带一路”合作的深入背景下,其已参与多个沿线国家的智能电网建设,带动智能电表和用电信息采集设备产品的出口,成为行业市场规模新的增长点。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我国智能电表行业出口量为4859.13万个,同比增长9.23%,出口金额为11.34亿美元,同比增长7.68%。
|